寶貝,我們愿陪你成為最好的自己!
編者:多多(化名),3歲8個月入校,如今剛滿6歲的他自信大方,總是喜歡爭第一。擁有鋼琴、繪畫、輪滑、自行車等興趣愛好,繪畫更是興趣班的種子選手,經常被掛出來展示。小帥哥是班上的班長,不僅有自己的好朋友,還特別喜歡和小朋友玩游戲。讀書、寫字、做數學更是一把好手!對于孩子的未來,父母一掃之前的憂心忡忡,而是充滿信任與期待!
1歲前,多多基本發育正常,只是對父母沒有很親近的感覺;1歲時咿呀學語,開始喜歡旋轉車輪,呼名不應,也沒有引起重視,以為大點會好的;1歲10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,不聽指令,語言無意義,甚至出現了轉圈的行為,把我嚇壞了,去醫院檢查,發現他的發展年齡只有13個月;兩歲,還是沒進步,雖然醫生沒下診斷,我們也不愿接受,其實心里都清楚:孩子有問題。當時覺得自己要得抑郁癥了。等,顯然已經不是辦法,接下來開始找機構。咨詢了好幾家要排隊,只有一家不排隊的,可以馬上進行干預。
兩歲,在機構里是最小的。每天進行大量訓練,機構做完回家繼續,冬天做得我汗流浹背……我當時是下了狠心的,只要沒有生命危險,我情愿他小時候多吃點苦,以后輕松些。有時也心急地問老師:多多什么時候能認識父母,能說話?老師總是說:量變才到質變,量還沒到,只能繼續努力。三個月后,在強化物的引導下,多多非常清楚地叫了媽媽,從此認識了家人,也仿佛把他從自己的世界拉了出來。這時大量教認知,多多記憶力好,家里配合機構,進步也不錯,很快便有了需求性語言。
三歲八個月,由于工作調整,我們一家回到重慶??疾炝藥准覚C構,最后選擇了樂一。剛去的時候,多多不愿意,揚言要把學校打壞,但還是很快適應了。多多學得較快,但有些內容他只是背會的,比如人家問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他會回答:“我叫XX?!钡菗Q成“你是誰?”他就回答不出來了,需要泛化。
在學校每周的表現都發到郵箱,方便家長了解學習,生活情況,在家里配合完成,各方面取得了進步。
兩個月后,多多進入了天才班,好些項目要輔助完成,生活自理也不大好,不愛動,也很不自信。學校要求每個孩子都上臺表演節目,記得多多第一次登臺,不知是音響太大嚇到了還是什么原因,在臺上哇哇大哭。后來參加活動就沒哭過了。有一天在家,地上倒灑了水,他馬上拿拖把來拖,把一家人都驚到了,學校教會了好的行為規范。
四歲以后,感覺他進步更快了,各方面都在進步。幾個月后,多多進了博士班,本來挺擔心他跟不上,但他很快適應了,也時不時帶來驚喜:比如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,雖然騎得還不是很好;吃東西還說長者先,幼者后,讓長輩先吃;變的充滿了自信,整個人都不一樣了。
聽了幾次家長培訓,在賀媽媽的強烈要求下,在家鍛煉生活自理,自己洗漱洗澡洗衣服洗碗,不愿做了我就學碗說話,讓他幫忙給碗洗澡,養成自己做事的習慣。
五歲以后,為了更好地融合適應,我帶他去學鋼琴,不是要他彈得多好,只是接觸音樂,鍛煉左右腦和專注力。老師覺得他表現還行,每當他不認真,老師嚴肅一些,他也能遵循聽從。我們還去學習繪畫,第一天試課家長陪著,在課上有點忘形,老師一嚴歷,他也不敢不聽了。第二天獨立上課,我在外面坐立不安,怕他不守紀律被趕出來,結果還算順利。后來,老師讓他當班長,拿點名冊去前臺,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前臺,所以體驗真的很重要!學校的活動能參加就參加,孩子多體驗就會多吸收。比如,現在多多說的都是自己體驗過和學過的東西。上學期不知道傳話,比如老師讓他轉告“讓爸爸媽媽報名”,他是完全沒概念的,這學期會說了,又進步了。還有賀媽媽說的5+2,在家里要助力,進步才更大。我們家長也要不斷學習,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持續給予孩子支持。
現在的多多與同齡人相比雖然還有差距,但基本可以適應小班級環境,遵守規則,老師也沒反映他有什么問題,有時畫的畫還被老師留下來展示,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以前只是希望自己不后悔,盡全力幫助他,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,希望我們成為他的幸運,陪伴他繼續努力,成為最好的自己。